座无虚席 “苏超一哥”家的图书馆原来是这样
以五连胜登顶“苏超”积分榜的南通,被冠以“苏超一哥”的头衔,其“文能考场夺状元,武能赛场定乾坤”的特质引发网友调侃,“文武双全”更是成为南通的热梗。
而最近,南通市图书馆“一座难求”的场景,也引发了关注,网友称,这其实是对南通“学霸之城”称号的生动诠释。
7月17日早上9点,南通市图书馆大门一开,一大群人就涌了进来,不久便座无虚席。据了解,该图书馆目前日均入馆人次达到六七千人次,其中学生约占六成,社会人士约占四成。无论是老人、青年,还是孩童,大家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,用日复一日的“书式生活”,勾勒出这座城市对知识最热忱的告白。

南通市图书馆内,大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(央广网记者 杨梦奎 摄)
“这里比较安静,学习的氛围也很好,我感觉在这儿的体验感还是蛮好的。”在长沙读书的南通籍大学生邱同学说,趁着暑假返乡备考,她每周有三四天泡在图书馆,从早上待到下午再回家吃饭。
南通初中生顾同学暑期里常常在下午来到图书馆学习,主要复习数学和英语,“这里的氛围非常适合学习,在这里我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。”
“这里的书籍范围特别广,环境也好。”南通小学生景同学只要有空,就会到图书馆看书,在这里他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。
自由职业者李先生表示,闲暇之余他会带着孩子来到图书馆看书,这里书籍资料比较齐全。

南通市图书馆内,一位87岁的老人正在看书(央广网记者 杨梦奎 摄)
采访中,一位聚精会神看书的老人引起了记者注意,上前询问得知,老人今年87岁,是一名退休干部,他几乎天天来图书馆,风雨无阻,所阅书籍涵盖养生保健、天文地理、名人传记等等。“我的宗旨就是活到老学到老,这里就是我的天堂。”老人乐呵呵地说道。
南通市图书馆借阅服务部副主任徐维维介绍,暑期到来之后,入馆的人次日均达到六七千人次,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和各个行业的人,学生占到了约六成,社会人士占到了约四成,包括音乐创作者、经济分析师、电商老板以及一些自由职业者都会来到图书馆学习。
她说,南通市图书馆由先贤张謇先生所创,距今已有113年历史,这里馆藏丰富,品类齐全,拥有藏书一百多万册;此外,数据库资源也很丰富,目前向市民开放的有40多个,大约近400TB的数据量。
“我们尽可能购买一些读者比较难购买的图书来匹配他们的需求。”徐维维表示,尤其在服务上,更注重细节,比方说暑期来临之前,所有台灯都更换为了护眼台灯。
从绿茵场到阅览室,“能文能武”的南通留给世人一道鲜明的城市印记。就在最近,首批9封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已送达南通,今年的高考,南通将再次迎来“丰收季”。当地教育界学者表示,南通素有“教育之乡”的美誉,其自古以来就崇文尚德、重教兴学——社会重视教育、百姓尊重教育、家庭参与教育蔚然成风,“宁毁家,不可废学”成为南通百姓的普遍价值认同。
发表评论